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所在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编者按:张吉生从信息技术到绿色低碳发展的人生经历:母校情结,奔跑在学习的路上永不止息,始终带着年轻人的拼搏朝气,心怀社会职责,回报社会,造益人类。

张吉生,1946年4月出生,1967年毕业于原宁夏大学数学系。曾任自治区科技厅厅长,现任宁夏清洁发展机制环保服务中心主任,研究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校园情怀,母校情结

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首歌,代表着一段回忆。倘若回忆是美妙的音符,而那首不愿忘却的歌就是拨动心弦的手指,只要轻轻一碰,便可奏出华丽的乐章。

谈起在宁夏大学求学的经历,张吉生觉得往事历历在目。他说:“我记得当时学校周边是沙丘连绵,道路曲折,只有教学楼、住宿楼这些地方比较平整,这是我印象最深的。那时的学校条件还是很艰苦的”。张吉生考入宁夏大学正值宁夏大学建设时期,他很骄傲成为宁夏大学的建设者之一。他和他的同学一起为学校修路、治沙。当时南校区实验农场是一块沼泽地,需要修渠铺路,他们挖泥土,用背篼背,劳动强度很大。但正是通过这些劳动锻炼了他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为此他很骄傲,能在宁夏大学度过美好的四年。

谈到母校的学习环境,张吉生告诫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刻苦学习,

谈起师生情,张吉生颇为感慨:“我们当时的数学系主任是李佛奇,数学分析的讲师是关志儒,他们都是师范专业最高学府毕业的,毅然选择来到当时经济刚刚起步的宁夏,他们当时有很多机会离开宁大,却并未离去,而是认真教书,直到退休。

1966年,张吉生上大四,正赶上文化大革命。

“那时候我们基本上没有上课,但我的老师们一直鼓励我们要努力安心学习,特别是李佛奇老师为我指明了计算机学习的方向,他在计算数学方面时时点拨我,尤其强调我要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要多学习多关注。我后来在计算机行业所做的成就要感谢母校,感恩这些老师的指点”。他在恩师李佛奇的教导下努力学习计算机,成为当时宁夏计算机领域的第一人。

文革初期,阶级斗争激烈,“唯出身论”盛行,凡是出身不好的学生在学校压力很大。张吉生回忆,当时他们的李志春书记,降常春、杨新明等老师还是比较温和的,对他们爱护有加。“这些老师在那个时期没有歧视家境出身不好的学生,而是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在当时阶级斗争比较严重的特殊时期,老师们能做到这点是不容易的。”张吉生对自己能遇到这样的老师感到温暖和自豪,而这些往事给他最大的感触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也是他选择留在宁夏的原因之一。

张吉生说:“我家乡在河南,当时深圳免费给我户口我都没要,还有北京落户也符合条件,这些优厚的条件得益于我的母校和老师。看到我的老师在这里无私地贡献和付出,我也甘愿留在宁夏,把青春贡献给宁夏,为宁夏的发展做出贡献。”

除了本专业,张吉生还学习了英语、俄语,并具备良好的外语基础,他认为在宁大的外语学习为他后来出国深造打下了基础。

学无止境,砥砺前行

业精于勤荒于嬉。张吉生在学习的道路上从未止步,他把“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他的座右铭,不断砥砺前行。1985-1986年张吉生在日本东京研修中心学习计算机软件工程,他说:“当时国家科委考试严格,先是计算机理论考试,外语考试,然后是面试,我是凭实力通过这三关到了日本东京研修中心学习。”1993年张吉生在美国的威斯康辛进修企业管理和资本运作,这次进修,让张吉生体会最深的是,人要增长学识。“你若跨出国外,就会让视野开阔很多,见识也会增长很多;你不跨出国门,你就不理解什么叫地球村。另外,还要有创新和胆识。”张吉生总结道。

挪威被动式建筑考察

张吉生在四十多岁的时候通过中央电视台英语教学节目学习英语,后来自治区科技干部管理局组织各研究所的一批精英工程师到石嘴山开展了四个月的英语培训,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备考高级工程师,张吉生是其中一员。在这四个月学习时间里,张吉生在分期考试和综合考试中均取得第一。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总会出现意料之外的坎坷,张吉生也不例外,但他从未放弃。1989年国家政策鼓励内地科研院所到沿海兴办科研经营实体。当时自治区领导提出以海外、沿海经济发展带动宁夏发展的思路。张吉生备受鼓舞,积极参与深圳、珠海创业。张吉生任所长的计算机研究所投资600万美元,在珠海创办了光盘、母盘制作高新技术企业。因经营疏漏,一度被关闭停产,但张吉生与科技人员锲而不舍,使这家高新技术企业死而复生。

张吉生感慨地说:“人生的坎坷是一种财富,但是这种财富来之不易。”很多困难累积起来才是事业,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科技创新,勇于挑战

低碳技术与碳资产开发是上世纪末国际社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并培育发展的一个新兴产业。2003年,张吉生从自治区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岗位上卸任后,面对国内及我区资源约束趋紧,工业企业耗能高、排放重、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形势,及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迫切需要,他以对超越从不停歇的追求精神,勇于开拓、无所畏惧、敢为天下先,抓住机遇和挑战,在宁夏创建了全国首个省级专门从事碳资产开发与低碳减排技术研究,集科研、开发与服务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宁夏清洁发展机制环保服务中心。

张吉生充分发挥科技专家懂技术、懂管理的优势,把国际社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创立的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引入宁夏,致力于利用清洁发展市场机制,大力开发CDM项目,向我区企业提供极富创新性的碳资产开发技术研发与服务,挖掘企业碳资产潜力,创造长期的碳减排收益。截止2014年年底,宁夏清洁发展机制环保服务中心开发成功交易的碳减排总量达900万吨,占全国可再生能源类CDM项目减排量交易总额的8%,为企业直接创外汇收入达6亿多元,为推动宁夏应对气候变化及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亚洲碳峰会

“你拓展了碳资产的边界,用智慧的魔杖,凭借一个支点,点石成金,让世界触摸到了来自宁夏的绿荫。幸福中国梦,生态固基石。”这是张吉生当选为2012年度唯一的宁夏经济创新人物,组委会给张吉生的颁奖词。

张吉生以实干家的精神带领企业走在国内的前沿,他说:“企业是环保攻克的主战场,宾馆、饭店、医院等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他的团队通过向各企业提供极富创新性的碳资产开发及低碳减排技术研发、低碳技术转移与服务,挖掘企业碳资产潜力,创造长期的碳减排收益,降低企业气候和环境风险,为企业提供可观的收益效率,让企业在低碳环保的路上越走越远。张吉生带着他的团队在国内做的有声有色,并走向了国际市场。他们的成绩与贡献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先后被认定与命名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低碳减排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工业节能和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宁夏低碳技术研究与碳资产开发科技创新团队”、“宁夏低碳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创新型企业”、 “宁夏自主创新标杆企业”等称号;张吉生先后被评为“全国CDM三大风云人物”、“宁夏经济创新人物”、“宁夏企业自主创新十大领军人物”,被亚洲开发银行聘为“应对气候变化技术专家。”

寄语母校,绿色发展

张吉生作为我区碳资产开发及低碳减排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对绿色发展情有独钟。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政府积极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张吉生带领他的团队倾力于国家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评价和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的建设发展,先后在宁夏、陕西、青海、河南等省区参与了20多家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的创建活动,并参与6家企业的绿色制造体系集成项目的建设,得到国家工信部节能司和有关省区经信委的充分肯定。张吉生作为宁大毕业的老科技工作者,心系母校的胸怀,为母校再做贡献的热烈愿望,建议宁大创建绿色大学,愿以实际行动助推宁大早日成为全国绿色高等院校的典范。张吉生说:“宁夏大学历经50年的辛勤努力,成为国家“211”重点大学,不仅是我们宁夏的光荣,也是我们昔日学子的骄傲。作为宁大学子,我建议宁夏大学务必要站在60年辉煌发展的新起点上,开辟建设绿色大学新征程。我和我的技术团队将会倾其全力为此做出贡献。”

宁夏大学历经60年建设,已具相当规模,并且在新的建设发展中,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低碳减排等方面新技术应用潜力巨大,绿色技术集成与应用前景无限。张吉生提出,应全面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全面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和环境素养,发展绿色文化和绿色教育,构建绿色校园。关注于此将会给校园建设和学校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收效。

鉴于宁大校区目前的发展状况,张吉生建议,要树立低碳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在教学、科研及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以低碳绿色发展的实践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打造学校绿色发展生态系统,建设“绿色宁大”。

张吉生认为,建设绿色宁大就要按照《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精神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科建设发展,人才培养要求,校园设施改造建设,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提升应用等内容,编制绿色智慧发展规划,确定绿色发展目标,紧紧围绕绿色学科专业建设、绿色人才培养、绿色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学校绿色发展生态系统建设,全面实现升级上档。以绿色大学建设促进自治区绿色经济转型,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这就是一位成功企业家的人生,惦念母校,奔跑在学习的路上永不止息,始终携年轻人拼搏之朝气,心怀社会职责,回报社会,造益人类。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

宁夏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平台

上一篇: 祝贺刘建宏校友获美国刑事司法科学会杰出贡献奖

下一篇:坚定文化自信 履行文艺使命 华语电影产业升级的助力者——宁夏电影集团董事长、国家一级导演、宁夏大学1977级校友杨洪涛访谈